文章详情

“一站式”社区讲堂暨星期日讲座“传递正能量相声有希望”顺利开展

作者:陈冰如、孙培燕 编辑:邓文卓 审核人:何建华 2025-04-23

 4月20日上午,重庆大学DZ126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一场以“传递正能量 相声有希望”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此举行。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重庆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宋好老师,为重庆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融合传统艺术魅力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文化盛宴。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与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沙坪坝区图书馆及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共同承办,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与文化自信。

 讲座伊始,宋好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场,迅速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他首先从相声的定义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宋老师指出,相声“相世俗之相,声众人之声”,是一门让人发笑的语言艺术,通过说、学、逗、唱以喜剧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他提到,相声的表现形式简便易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宋老师强调,相声不仅是“文艺轻骑兵”,更是一门融合语言、表演、幽默与开放性的综合艺术,其核心在于“守正创新”。

 在谈到相声的发展方向时,宋好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守正是传承,创新是发展”的艺术发展观。他引用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的名言,强调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之心。宋老师指出,传统相声中的经典结构如“铺平垫稳”“三翻四抖”,至今仍是新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他提到,真正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精髓的深刻理解之上。

 宋好老师还谈到相声的社会功能,引用曲艺理论家薛宝琨教授的观点,阐释了相声“寓教于乐”的独特价值。他指出,相声通过幽默讽刺揭露社会弊端,同时以善意提醒促进观众自省。对于“丑人丑事”,相声以喜剧形式进行讽刺;而对于“恶人恶事”,则需通过正剧或悲剧形式予以鞭挞。这种“在笑声中感受品位”的艺术表达,使相声成为传递正能量、塑造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讲座最后,为使听众近距离感受相声的艺术魅力,讲堂特意安排了表演环节。重庆大学哥乐相声社的李家睿、田书卓带来了原创相声《如此AI》,以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费雨轩、樊知轩表演的《智力测验》,则通过巧妙的互动和机智的问答,充分展现了相声的趣味性和智慧性。主讲人宋好与王海波老师联袂带来的原创相声作品《老街新路》,是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通过一家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展现重庆磁器口老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变迁和新时代走出的奋进发展之路,他们用相声的形式勾勒出时代的变迁,赢得满堂喝彩。这些精彩的表演不仅为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充分展现了相声艺术的多样性和生命力。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相声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不仅让师生们对相声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通过宋好老师的精彩分享,重庆大学师生共同领略了相声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陈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