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一站式”学生社区顺利开展第四期“法律π空间”活动

作者:彭湃、眭雯 编辑:李文霞 审核人:何建华 2025-04-02

2025年3月27日,由“一站式”学生社区公民意识培养项目组举办的“法律π空间”第四期沙龙活动在梅园六栋327学生活动室顺利开展。本次沙龙活动特邀重庆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楚山担任主讲嘉宾,以“生活中的法律盾牌”为主题,通过案例探讨与知识讲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有效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


活动伊始,楚山以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民法典》第1183条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当侵权行为导致严重精神痛苦时,即使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受害人仍可主张赔偿。” 他指出,当侵权行为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精神痛苦时,即便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受害人同样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为进一步阐释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物” 这一抽象概念,楚山对比分析了 “亲人遗物丢失案” 与 “婚礼影像损毁案”,强调法律所保护的,不仅是物品本身的经济价值,更涵盖附着于其上的珍贵情感与记忆。

考虑到学生群体对职场权益问题的关注,楚山围绕加班与加点的区别、误工费计算等要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结合 “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索赔案”,着重强调了保留考勤记录与医疗证明等关键证据的重要性,为同学们日后在职场中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实用指导。此外,楚山还借助多个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正当防卫原则以及社会风险分担机制等较为复杂的法律条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环节中,面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新时代 AI 相关的法律问题,楚山巧妙地以 “AI 换脸发朋友圈是否构成侵权” 这一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深入思考。针对同学们发表的各种观点,楚山在点评时强调,法律解释不仅要遵循文本逻辑,更要兼顾社会正义,法治的刚柔并济正是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命题。


在同学们热烈讨论生活中各类侵权问题的氛围里,“法律 π 空间”第四期沙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还掌握了正确的维权方法,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