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国防教育 / 文章详情

重庆大学接受重庆市国教办检查

作者:严文利 赵琳 编辑:付修远 2023-02-16


2023年215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处二级调研员包中文率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考察组一行莅临我校,对重庆大学国防教育基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考察、指导并召开座谈会。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李成祥,副部长郑恒毅及军事教研室、人防办工作人员陪同考察。


考察组抵达后,首先到党委学工部二楼会议室听取了重庆大学国防教育基地使用管理情况的汇报。


李成祥对考察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结合重庆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谈到重大是革命的大学、人民的大学、现代的大学,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紫霞、毛晓初、周均时等一批重庆大学师生们,历经艰苦,为学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些,已经成为重庆大学最宝贵的红色基因,深深地镌刻进重大人的血脉中,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发挥好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随后郑恒毅汇报了我校按“六有标准”高质量建设国防教育基地的情况,谈到了我校有国防教育主题突出、国防教育设施配套齐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师资和讲解员队伍配备到位四大优势,对我校国防教育基地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报。


考察组对我校国防教育基地使用和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疑问给予回应,考察组认为,重庆大学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根基和内涵,做到了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中,在广大师生中充分发挥了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希望我校能继续深挖、整合国防教育资源,完善软硬件设施、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营造教育氛围、拓展教育功能,要努力将重庆大学打造成独具特色、服务社会的国防教育基地,辐射更多受众、发挥社会效益。曹琦教授建议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兵棋推演挑战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军事方面兴趣、持续接受国防教育。

    会后,考察组一行参观了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情况,实地考察了我校国防教育基地相关景点和设施,重点考察了大轰炸纪念碑、七七抗战大礼堂、理学院、工学院等场馆。在大轰炸纪念碑前,郑恒毅部长为考察组一行讲述了历史上重大那段烽火中的故事,工学院在日机轰炸中3次遭遇破坏,现虽已修复多年,工学院建筑在新旧材质契合线上仍有着当年的痕迹,75周年校庆时,校友们在工学院大楼身后捐建了大轰炸纪念碑。


重庆大学于1999年3月被重庆市命名并授牌“国防教育基地”,2015年再次通过重庆市考评,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30强。

重庆大学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两墙、两馆、两院、八大遗址”的历史人文景观群。“两墙”是指学校的理念墙和校史墙,它们分别记载着重庆大学创立之初所拟定的办学宗旨,以及重庆大学从29名学生发展到近六万学生的辉煌发展史;“两馆”指的是校史馆和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校史馆借助图片、实物、模型、雕刻等形式,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重庆大学悠久历史和学术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故事,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主要展现重庆大学优良师德师风、学风教风和校园文化,获《光明日报》《新华网》、重庆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两院”是指第一教学楼(原理学院)和第二教学楼(原工学院),两栋1930年代的建筑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史,李四光、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任教于第一教学楼(原理学院),沙磁文化区发源于此,国民参政会议在此召开,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此演讲,而第二教学楼(原工学院)在二战期间屡次遭受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国的“无线电之父”冯简教授在此担任院长并将日本投降的消息通过自己任台长的电台传向世界各地;“八大遗址”分别是七七抗战大礼堂、寅初亭、中央大学迁渝纪念碑、周恩来演讲塑像、大轰炸纪念碑、团结广场、民主湖、重大人防工程等八处革命历史遗迹。

周恩来总理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还有民主湖等人文历史景观浓缩了一段历史、承载了一种精神、见证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民主战士在重大不畏强权的经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成为重大人永远不懈的追求。

文字:严文利  赵  林

摄影:吴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