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深圳大学一行赴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双方围绕社区管理、智慧校园建设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实地走访了松园五栋225活动室、“三全育人”展厅、食堂及其他多个功能区域。
深圳大学辅导员申世超、“2+3”兼职辅导员李秋菊,楼委会会长杨海笙、楼长方晓萱、徐守晨带队交流;重庆大学党委学工部科学城校区办公室副主任孙培燕,数字学工办公室老师付修远,科学城校区办公室老师曾薇、社区指导老师李晓丹、童园园,松五楼层长向念、竹五楼层长史亚涛及记者团成员刘春兰、彭湃参与活动。
交流会上,孙培燕系统介绍了重庆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经验。作为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示范单位,重庆大学自2005年虎溪校园建成便搭建工作站与活动室基础架构,2012年起聘请专职社区指导老师,推动社区教育延伸至课堂之外。通过打造党建责任区、示范岗,设立特色书屋,构建“五位一体”活动体系,覆盖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学业生涯指导、素质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熏陶以及国际视野拓展等多元需求,年均服务学生超2万人次。

付修远聚焦“智慧重大行动计划”,详细地介绍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成果。该平台整合一百余项学生服务事项,实现活动预约、图书借阅、报修充值等功能“一网通办”,结合AI辅导员与智能分析系统,精准捕捉学生异常行为并实时推送至辅导员,有效为一线工作减负增效。李晓丹、童园园结合社区管理实践作补充发言。
会后,曾薇带领深圳大学一行实地参观校园。在展厅与活动室,双方重点考察了学生作品展示区、传统文化活动阵地及智能设备应用场景;随后走进书屋与食堂,深入了解公共空间多功能育人模式,并体验了“微型图书馆”便捷借阅服务与食堂自习区的特色设置。参观过程中,双方就社区空间规划、学生活动运营、跨部门协同机制等实操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搭建了高校间社区建设经验共享桥梁,重庆大学的建设模式为深圳大学提供了实操参考,双方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服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