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学工动态 / 文章详情

“一站式”学生社区|“大觉醒与共舞:AI时代的人类之路”星期日讲座顺利开展

作者:陈冰如、孙培燕 编辑:曾薇 审核人:刘志国 2025-11-17

11月16日下午,大觉醒与共舞:AI时代的人类之路星期日讲座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综合楼126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沙坪坝区图书馆与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联合承办,特邀西南大学副教授汪艳霞担任主讲,师生共同探讨AI浪潮下的人类发展命题。

1DD30

讲座从AI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切入。汪艳霞提到,当前算法精准推送信息、智能工具高效解决问题,技术已深度参与我们的决策与认知过程。但便利背后存在多重风险数据采集的广泛覆盖模糊了隐私边界,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持续改变着个体选择。她以不要召唤无法掌控的力量作喻,提醒师生在享受技术红利时,需保持清醒认知,警惕过度依赖可能带来的反噬。

汪艳霞介绍了AI的定义,系统梳理了发展特征。她从生活中常见的智能应用(如推荐算法、语音助手),讲到AI已成为房间里的大象——虽显性存在却常被忽视影响力。她进一步阐释,发展历经学习人、辅助人、超越人三阶段,当前正推动效率、秩序与精确性的提升,但算法主导的信息筛选机制也在悄然重塑人类的认知视野。

聚焦未来,她指出AI的下一个十年将迈向空间智能——机器将像人类一样在现实世界中感知、推理和行动,突破语言交互的单一模式。以2049年智能眼镜或取代智能手机的预测为例,她描绘了镜像世界的新图景:物理与数字空间深度融合,人类通过自然肢体动作、手势乃至眼神实现虚实交互,传统人机沟通模式将被革新。但同时她强调AI的终局尚无答案,其发展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涉及伦理、文明等深层命题。

23128

汪艳霞特别提到,AI已深度参与建构和拓展人性——它不仅影响人类的情感表达、认知方式与需求层次,其生成的内容还会作为训练语料反馈至系统,进而反向塑造人类的智力发展与文明进程。

现场同学反响热烈,多名学生表示技术并非普通工具,需以理性态度审视其影响,更需要保持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现场同学反馈,过去只把AI看作辅助手段,如今明白它正在悄然塑造我们的情感与认知模式,这种视角转变让我更主动地思考如何与技术共处。

次活动在掌声中圆满落幕不仅为师生厘清AI技术逻辑与发展脉络,更引导大家以清醒的认知、开放的姿态面对技术变革,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持对人类主体性的坚守,为探索人机共生的未来提供了实践思路